高天保荣登大文豪(中篇)
“高天保荣登大文豪”一文分上、中、下三篇。上篇记述入选《大文豪》人物:巴金等十九名文化名人的简历及入选《大文豪》作品;中篇记述史铁生、老舍、铁凝、陶行知、许渊冲、叶嘉莹六位文化巨匠的简历及入选《大文豪》作品。现摘录如下:
“高天保荣登大文豪”一文分上、中、下三篇。上篇记述入选《大文豪》人物:巴金等十九名文化名人的简历及入选《大文豪》作品;中篇记述史铁生、老舍、铁凝、陶行知、许渊冲、叶嘉莹六位文化巨匠的简历及入选《大文豪》作品。现摘录如下:
白露时节,安徽宣城敬亭书院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。近日,汉调吟诵非遗传承人、武汉女子诗社社长薛姣应邀走进这座千年诗院,开展题为《吟诵,中华最美读书法》的专题讲座,带领听众体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声音对话。
2018年11月,我们在南开大学文学院参加培训,住在南开爱大会馆,一出门就是陈省身教授故居:宁园,走过宁园,往右相邻着的一座建筑,就是“迦陵学舍”,是叶嘉莹先生在南开讲学、开会、研究之场所。我们住的房间里在3楼,往窗外看,可以清楚看到20多米处安静的迦陵学舍的
1989年,我师范毕业,被分配到一所山村学校任教。报到那天,秋风飒飒,阳光明丽。一进校门,就听见校园内老洋槐树枝上挂着的铁钟“铛铛铛”响了,蹦跳着的孩子们,被钟声催着跑进了教室。
2024年11月24日下午,叶嘉莹先生逝世,享年100岁。2024年11月27日,南开大学在抖音发布10门叶嘉莹的诗词讲座与公开课视频,一天的时间,有超过4600万人线上观看。2024年11月30日,天津市第一殡仪馆滨河厅外,叶嘉莹告别仪式开始前,前来送别的各
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教师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,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,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,是学生为学、为事、为人的大先生,应当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,世人效法的榜样。
我今天讲演的题目是“怎样赏读古典诗词”,我要讲的是两首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诗词:一首是李商隐的诗《北楼》,一首是辛弃疾的词《鹧鸪天·博山寺作》。讲这两首作品,我想让大家有一个很基本的认识,就是怎样去体会、欣赏、了解和讲授中国的诗词。
叶嘉莹先生曾说:“中国的诗词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,都是精华。在中国的诗词中,存在一条绵延不已的感发之生命的长流。”
文正园的晨光,总带着一种让人忍不住想奔跑的魔力。树绿得能滴下水来,连空气里都溢满花草的清新。我和同事的脚步声,混在晨练人群的喧嚣里,像一串跳跃的音符,敲打着新一天的门扉。
6月25日,由中宣部“学习强国”学习平台、南开大学主办的“诗在东方,西湖照见”——首届“迦陵杯·中华诗教大会”诗词文化活动在杭州举办,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传承“中华诗教”。活动部分内容通过“学习强国”等平台进行全网直播。
“柔蚕老去应无憾,要见天孙织锦成。”这是百岁中华古典诗词大家、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生前的自喻。她将自己比作柔蚕,一生致力于中华古典诗词的传承与弘扬,只盼能织就中华诗词传承的锦绣华章。
叶嘉莹先生虽已于去年仙逝,归于星辰瀚海,但她心头那盏穿越百年风雨、长明不熄的火焰,依然温暖并照亮着无数后来者的心灵。这火焰,是她对诗词的痴爱,对家国的赤诚,对生命价值的执着追寻,更是她如莲般清雅高洁、历劫弥坚的品格之光。
生命的乐章,忽缺一角。当相濡以沫的人先行离去,孤独,成了晚年的必修课。有人慌乱寻找“替补”,却困于新的纠葛;有人沉溺回忆,以泪洗面,反加速了生命的枯萎。再婚,已非唯一答案。杨绛先生曾叹:“世间好物不坚牢,彩云易散琉璃脆。”斯人已逝,生活却需继续。其实,晚年最好
登高见远,假舆马以致千里,君子借修养而行,终得春和景明。顺风而彰,借舟楫而绝江河,吾辈借奉献而行,终获波澜不惊。历史的舞台从来不乏英雄,他们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追随光,成为光。
民间常说“人有福,藏不住”,这份由内而外散发的福气,并非命运特别眷顾,而是源自内在的生命特质。真正幸运的女性,总能在时光流转中吸引美好,把日子过成充满诗意的模样。她们身上潜藏着六大特质,像暗涌的清泉,滋养自身,也润泽他人,让福气如影随形。
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,步伐匆匆似乎成了生活的常态,人们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梦想的彼岸。但生活,却像是一场精心布局的马拉松,而非百米冲刺。在这条漫长的跑道上,有人一路狂奔,生怕落后;有人却选择了一种不同的节奏,他们深知,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。当期待的收获未能如
叶嘉莹用一生孤独无依印证了那句话:“被命运碾压,被苦难浸泡,但诗词却救她于水火”。
可若有一日老伴先行离去,空留一人在岁月里踽踽独行,真正的智慧,不在于强撑体面,而在于懂得“放下”的哲学——放下执念、放下过度期待、放下无谓消耗。
“遇见灵魂伴侣是什么感觉?”上个月闺蜜深夜发来这条消息时,我正重刷《知否》,明兰那句“与人相守,最终依靠的还是品性的最低处”突然击中了我——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绝配,不过是磁场对了,连呼吸都能共振。
古人云:"气是无明火,忍是敌灾星",短短十字道破情绪管理的真谛。在生活这场修行中,学会不生气,不仅是对自我的温柔救赎,更是一种掌控人生的顶级智慧。尤其是女性,当她们挣脱情绪的枷锁,以平和之心面对世事,往往能收获更丰盈的生命馈赠。这种"不生气"的能力,不是软弱退